2021年,“十四五”開局之年,“雙循環”夯實奮進之年,農業品牌該如何走?如何把握大勢,走出中國農業特有的節奏?
近日,筆者采訪了泰國商務部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首席農業品牌顧問劉一辰先生。
問:劉老師,請您簡要介紹一下泰國商務部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其是一個什么機構?未來使命是什么?答: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是泰國商務部批準成立旨在促進泰中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專業機構,主要使命是致力于推動泰國高質量對接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RCEP新機遇。
數據顯示,泰國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以及中國在全球的第十三大貿易國。2019 年,兩國雙邊貿易額達 795 億美元, 2021年雙邊貿易額有可能要達到 1400 億美元。委員會秘書長袁海云在會上也披露了一組數字,2020年雖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中泰兩國經貿往來反而更加緊密,貿易額穩步提升,特別是2020年前7個月,兩國貿易額達541.76億美元,漲幅達6.5%,出現逆勢增長。其中泰國對中國出口總額為266億美元,增長2.7%。中國對泰國出口達275億美元,增長10.5%。
對于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未來的使命肯定是促進雙邊貿易進一步穩定高質量發展,我作為農業品牌顧問,核心的目標是除了配合秘書長更進一步推動經貿往來,還有一個責任是,借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RCEP新機遇,讓中國農業品牌,尤其是農業區域品牌得到更好的發展。問:2020年中國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可以說星火燎原,您作為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首席農業品牌,覺得中國農業區域品牌應該如何發展?又未來會如何助力?
答:的確。2020年雖然是疫情之年,但中國農業品牌克服了種種困難,依然欣欣向榮,尤其是農業區域品牌,從南到北,從市到縣,都在大力推動??梢灶A見,農業區域品牌將是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是中國農業抓住“一帶一路”、RCEP新機遇,推動雙循環,把握十四五的重要抓手。
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做好農業區域品牌絕不是簡單的做產區,也不是簡單的推廣,必須就像十四五規劃所說的,在新的階段,用新的理念,成就新格局;我作為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的首席農業品牌顧問或者說專家團成員,藍獅作為中國農業品牌營銷的知名策劃機構,也絕不是按照通常路徑去服務農業區域品牌,而是用“新的理念、新的工具和新的路徑”去打造,簡單地說,我們服務農業區域品牌的核心主題是——三新策略!問:您說的新的理念具體指怎樣的理念?這種理念與傳統理念與什么樣的區別?
答:新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區域特色、國家品牌、世界影響。
因為農業區域品牌在嚴格意義上是新生事物,近幾年才興起,所以從本質上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一些區域品牌重實效而輕理念,一些區域品牌重推廣而輕策劃,這都是畸形的。在國家推動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RCEP的背景下,做區域品牌必須系統化,依據區域特色,做國家品牌,產生世界影響,只有基于這樣的理念,才能適應新階段,形成新的格局。問:在您看來,農業品牌或者說農業區域品牌要做到“區域特色 國家品牌世界影響”究竟該怎么做呢?
答:其實這就是新工具問題。
藍獅作為成立于2007年的農業品牌營銷策劃機構,深耕農產品品牌、企業品牌、鄉村振興品牌和區域品牌多年,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具。其中對于區域品牌,工具是“魚骨理論”。魚骨理論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從農業區域品牌打造過程中“干對事 找對人 賣對貨”的實際需求出發,從供應鏈、運營鏈、消費鏈三大維度系統梳理農業區域品牌運營問題,既確保從區域特色也就是專屬性出發,也保證品牌有國家高度,并輔之以各種資源配套,向產生世界影響的目標進發。
只有如此,農業區域品牌才能與國家一帶一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RCEP的高度相適應,得到更好的機會,貫徹好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促進內外雙循環。
問:您說的路徑或者說理念在具體實踐中貫徹得如何?這是否也是您積極參與中泰合作的原因。
答:這其實涉及的新路徑的問題。
言行一致很重要?!皡^域特色 國家品牌 世界影響”包括魚骨理論都是我們潛心研發成功的,我們一直都在在實踐中積極應用,目前看,成效顯著。柴達木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園了,井岡山進入了江西區域品牌的第一梯隊,綏化大米也取得了很高的榮譽……
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始終希望讓中國農業區域品牌站在國際視野看問題,成為國家品牌,因此就需要不斷加持更大更多的資源,探索更寬更平坦的路徑。
有幸在2021年來臨之際,我或者說藍獅成為了泰中經濟和貿易委員會首席農業品牌顧問,我們必將依托這樣的國際平臺,積極對接一帶一路、RCEP等新平臺信息、資源,不僅讓中國農業品牌在中泰合作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也將助力優質中國農業區域品牌在東盟等更大的合作平臺上,真正釋放區域特色價值,成就國家品牌,貫徹好十四五,推動好雙循環,最終產生世界影響!